Uber和Lyft是现代设计上的对与错,网约车不会被抛弃!

发布于 5年前 by warmie11

warmie11 LV1

上海市|上海城区|静安区|

找Ta做项目 收藏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11.gif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20.jpg

Uber和Lyft是美国的两大出租车巨头,相信大家对于Uber并不陌生,毕竟它曾在国内市场与滴滴平分秋色过,而Lyft则是美国的出租车市场的第二巨头,地位仅次于Uber(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美团)。

 

之前滴滴几起安全事故让我们对于官方的无作为感到愤怒,甚至一度卸载。抛去其不规范的体系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不说,我们是不可能回到传统的出租车时代!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24.jpg

创新核心是设计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28.jpg

便捷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就是这类打车应用在设计上的“对”,而对于交通的压力甚至可能的安全隐患则是与之相随的“错”。但从宏观角度和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其“对”都是远大于“错”的。本文将从美国两大出租车巨头——Uber和Lyft来说明该观点。

 

优步(Uber)和Lyft等打车应用在出租车行业的大规模颠覆,激起了许多矛盾的情绪。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此类打车应用的创新核心是设计,而设计也是交通方式转型上令人不安的因素。

 

为什么说Uber和Lyft是设计上的创新?如今它们都正向自动驾驶的方向进军,而这才是未来城市出行方式的美好蓝图,(那时候可以摆脱一切与人类司机相关的麻烦)。到那时这类打车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上的创新。

 

而如今推动这些公司前进的是设计上的创新!

 

当然,在手机上叫车,然后将你的请求立即发送给附近的司机,这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壮举。但实际旅程(价值的核心)在技术上仍然保持不变 - 你仍然坐在被人类驱动在内燃机车辆中。(即使您的驾驶员在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中接您,这项技术也不是由应用程序或这些公司带来的。)

 

优步和Lyft带来的真正创新在于改变用户的乘坐体验:能够测量驾驶员与用户的距离; 提供司机姓名以及他或她的汽车的品牌和型号; 选择跟随到目的地的路线; 然后提示在最后对乘车进行评级和评估。优步(Uber)或Lyft的乘坐方式,从根本上不同于在马路边,挥手示意出租车。当然,它们依赖于技术,但实际上它们相当于“设计乘车路线”,或者是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以增强坐车体验。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32.jpg

交互设计的披头士与滚石时刻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35.jpg

在某种程度上,叫车服务作为一种技术,几乎在它诞生之初就被商品化了。你可以看到优步和Lyft的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而这两款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品牌策略都得到了频繁的更新和增强。毫无疑问,这反映出两家公司都认识到,它们彼此之间的技术几乎没有区别,至少对消费者来说是这样。而这时,竞争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设计。

 

所有这些都为网约车用户带来了一种用户体验。这些应用程序似乎在持续不断地,通过新的界面特性和更流畅的交互来互相超越,而且它们还会定期进行大刀阔斧的、有时甚至是戏剧性的重新设计。这些应用程序的设计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它是我们在交互设计中类似于曾经的披头士乐队与滚石乐队的竞争,看着它让人兴奋不已。

 

在交互设计的短暂历史中,你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次网约车行业纯粹的成功,当然也是对顽固抵抗设计的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一次胜利。

 

Lyft和优步(Uber)问世之前,出租车和豪华轿车的运营方式几乎几十年没有变化。而乘坐出租车的体验往往令人不快。此外出租车和豪华轿车的名声也不太好,因为它能吸引到有色人种的乘客,或者在低收入社区中随时可用或及时提供服务。

 

而网约车的面世却打破了这一局面,归其原因是设计的应用。这就类似于在任何一件小物品中加入设计就会更美好一样,设计使得乘坐出租车这一体验变得更好。

 

突然之间,就可以在任何一个街角,任何时间,可靠地搭上一辆车,几乎不考虑有多少其他顾客在竞争他们自己的车。现在的打车服务也更便宜了,这一方面是因为Uber和Lyft的每笔交易基本上都是由投资资金担保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你甚至可以在打车前就知道费用。出租车司机再也不能“带你去公园”了。(就像他们过去常说的那样,带着毫无戒心的外地游客长途跋涉到目的地。)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39.jpg

意想不到的后果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43.jpg

所有这些改进都是通过设计而实现的,它们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果没有运用设计来改善乘车体验,Uber和lyft就不会今天的市场和估值。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此类打车应用在以闪电般速度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首先,对于乘客来说,乘车变得更便宜了,但人们一再表示,Uber和Lyft的驾驶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谋生方式。司机的工资通常低于最低工资,在经济困难的司机中有令人不安的自杀倾向。

 

其次,过去,对于许多移民来说,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可靠的职业。他们从出租车司机做起,成为出租车小车队的所有者,推动他们进入中产阶级生活。而如今,网约车市场份额的加大使得出租车司机的未来越来越渺茫。

 

第三,网约车的现状也与曾经的承诺相悖(减少交通流量)。相反,网约车服务使得道路更加拥挤。在一项对美国9个大城市——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迈阿密、纽约、费城、旧金山、西雅图和华盛顿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估计,每年到街上开车的人数增加了57亿英里。

 

最后最引人担忧的就是网约车的安全问题,抛去国内屡屡发生的滴滴事故,Uber和Lyft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46.jpg

永远不可能回到出租车时代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49.jpg

即使这类应用有带来了很多弊端,但你也不可能回到传统的出租车时代了。

 

上文说,如果没有设计,这些服务的创新价值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服务所带来的利益开始变得不那么像一种被误导的便利,而是一种奢侈浪费,让我们负担不起。设计在出租车领域的快速成功以及它持久的影响,让这类应用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设计导致的灾难。

 

Uber和Lyft在短短五年内迅速崛起,但似乎不太可能如此迅速地解决这一困境。正如上文所说,它们并不会使用更少的道路,减少交通流量。相反,为了满足消费者随叫随到的服务需求,它必须占据更多的道路,而我们的这一消费体验习惯也很难改变。

 

回到十年前的出租车和豪华轿车的运营方式,这不是一个选择

 

首先这一传统行业如今已陷入困境,且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尽管它是无数司机通往中产阶级的大门,但在历史上,它一直充斥着越轨和腐败。而Uber和Lyft的设计创新只是突显了传统出租车这整个行业长期以来普遍不适合公众的情况。

 

此外,即使有某种形式的公共活动,呼吁回到传统的出租车时代,由于“好设计”带来的良好体验也是不能逆转的。这就是Uber和Lyft最成功的地方。

 

Uber和Lyft方法最强大的方面之一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双重评级系统。你可以看出自己是否受司机欢迎,更重要的是能对司机的服务进行评分。极少会发生这些情况:出租车司机,在手机上进行私人谈话而完全不理我; 无视我要求到达目的地的某些道路的要求; 引用他们的需要缩短回程期限作为他们不能为旅行增加停留的原因; 对票价估计公然不诚实; 粗鲁无礼等。而这些都是传统出租车无法给予的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53.jpg

中断与设计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56.jpg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我们希望出租车驾驶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职业,通过合理数量的出租执照和奖章来减少拥堵。另一方面,我们也想要一个良好的乘坐体验,我们想要技术创新,我们想要司机和乘客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目前,实现这一平衡的前景似乎非常渺茫。

 

当前形势令人普遍不满的本质,就是把设计作为“颠覆”的一股力量,而这存在严重问题。如果你看看我们所处的混乱局面,很明显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一切都破坏了现状。尽管能带来优点,但作为一种专业,设计太容易被经济价值所操控。

 

我们有理由将Uber和Lyft的试验看作是对出租车的重新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

 

所以设计以一种几乎史无前例的方式扰乱了出租车。但是好的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破坏——它应该着手建立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设计师不应该看着一个问题然后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搞砸,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是玩忽职守。

 

在论及Uber和Lyft中的设计,其实应对的是人们在乘坐过程中的问题。而这些设计侧重于细节:如何让界面恰到好处;为新老客户“优化渠道”;在应用通知、驱动程序交互和支付之间进行微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整体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微信图片_20181030101959.jpg

责任

微信图片_20181030102003.jpg

在面对Uber和Lyft带来的设计上的对与错,究竟设计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设计本来就是致力于改善人类状况的职业,但在打车应用的设计应用中,设计没有与更大的环境联系起来。除了优步和Lyft的团队有责任就其工作的影响进行私下和公开的对话外,设计不能扮演一个传统行业(出租车)的破坏者,而应该对设计成果负责。换句话说,将我们的工具、思维和劳动应用到问题上时,我们必须致力于生产完整、可行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https://www.fastcompany.com/90249223/uber-and-lyft-are-everything-thats-wrong-with-design-today

原文作者Khoi Vinh

51整理翻译



聆听全球设计发声

资讯 / 观点 / 人物
你想要的设计干货都在这里

合作与咨询

189 5462 5451
media@51design.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